目前人們對雕塑都非常熟悉,因為雕塑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見,那么您知道雕塑的材料都分為哪些嗎?
按照材質分類,雕塑分為泥塑、木雕、石雕、銅雕、瓷塑,陶雕等,在雕塑上施以粉彩叫彩雕或彩塑。按照作品題材內容的性質,雕塑分為紀念碑或紀念性雕塑等。按照環境、用途、放置位置,雕塑又分為城市雕塑、園林雕塑、室內雕塑、室外雕塑、案頭雕塑、架上雕塑以及獎杯、獎牌等。人像雕塑按部位分割有頭像、胸像、半身像和全身像之分。象牙雕、黃楊木雕、東陽木雕、青田石刻、漆雕、樹根雕、竹根雕、微雕、貝雕、面人和泥人等也是雕塑,但通常習慣把這類用傳統工藝技藝制作的小型作品歸在民間美術、工藝美術或特種工藝門類。
(1)水泥雕塑
用鋼筋混凝土澆注,一般用于室外,不宜近看,主要以粗獷質樸的龐大體積和生動的形象打動觀眾,如蘇聯為紀念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在馬馬也夫高地矗立的104米高水泥塑像《祖國母親》。用白水泥制作的仿石雕塑具有一定的石雕材質效果,是廉價的室外雕塑材料。
(2)玻璃鋼雕塑
用合成樹脂和玻璃纖維加工成型,質輕而強度高,成型快速方便,可制作動勢大而支撐面小的雕塑構圖。無色透明的樹脂可制出透明度很高的玻璃體雕塑。供樹脂用的各種色漿,可使玻璃鋼雕塑表面獲得飽和度很高的各種鮮艷色彩,也可鍍銅仿金,材料本身具有現代感和裝飾趣味。用樹脂加石渣(鉆朵斧或磨光)制作的仿石雕塑習慣亦稱為玻璃鋼雕塑。
(3)青銅雕塑
用青銅鑄造的雕塑,或稱青銅像、銅像。具有優異的耐蝕性和鑄造性能,可以做出清晰的細節和完美地表現塑造痕跡——手法。在表面經過不同的化學處理,可以得到色澤各不相同、豐富而優美的特有質感。青銅雕塑具有紀念碑性的特征,既適合于聳立在廣場、街頭,也適于作肖像雕塑。青銅是一種古老的雕塑造型材料。中國商周時代的失蠟鑄造法采用黏土、沙子和牛羊糞、稻草等配制鑄型料,歐洲的傳統方法則用石膏、耐火熟料和沙子配制。現代熔模鑄造法形成于20世紀的40年代初,主要采用的有石英砂水玻璃型和硅溶膠、硅酸乙酯型,是薄殼鑄造,適用于小型作品。大型雕像也可采用工業鑄造的翻砂工藝,直接從石膏像翻砂造型。
金屬雕塑造型工藝的鼓皮法即扳金工,冷作活,民間稱“收拋活”,是用手工藝技術錘打易延金屬薄板,使之成形拼焊而成。用鼓皮法制作大型銅像、不銹鋼或鋁合金像,可以節約大量金屬,矗立在紐約港的自由女神銅像就是用這種工藝成型的。具體作法是把金屬薄板加熱后放在木材、水泥或玻璃鋼做成的分塊模具上用錘敲打成型,也可由技工看著模型運用拋、借、收、點、鏨等手法,把金屬板墊在砧上錘打成型。
(4)石雕
常用的石材有花崗石、大理石、青石、砂石等。石材質量堅硬、耐風化,是大型紀念性雕塑的主要材料。大型石雕有號稱“山雕刻”的美國拉什莫爾山紀念碑和中國的樂山大佛以及云岡、龍門等石窟造像,都是利用山形山勢就地雕刻,和山體結合為一體而不可移動,具有一種神圣的不可動搖的紀事、紀年性和法典性。石雕材料品種非常豐富,色澤紋理各不相同。用絢麗多彩的石雕裝飾城市、廣場、園林、建筑和布置室內環境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,給人以美好的藝術享受。花崗石質地堅硬、剛脆密實,不宜作過細的描寫,適于粗獷或洗練的表現手法,能夠達到很強的建筑感和質量效果,有白、灰、黃、黑等色。南非產的黑花崗石顆粒勻稱、結構致密,可以磨光加工成鏡面那樣光燦照人,非常名貴。大理石顆粒細密,晶瑩美觀,硬度適中,易于雕琢加工。純白色大理石是雕刻的主要石材,以意大利卡拉拉地區所產為優質,玉白色,有極細晶粒,呈半透明狀,色調溫暖,雕制人體極富有表現力。文藝復興巨匠米開朗基羅的《大衛》、《摩西》和《哀悼基督》等名作都是用的這種石料。中國的白大理石雕刻材料主要有房山漢白玉、河北曲陽石、四川寶興大理石和山東、山西所產的白大理石。其中房山漢白玉,石質細潔致密,質感結實,性脆略硬,是建筑和雕刻用的優質石材,為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所選用。
(5)木雕
木料雕塑因材料本身容易干縮、濕漲、翹裂、變形、霉爛、蟲蛀,不宜做持久性大型室外雕塑,一般多為小型架上室內雕塑。木雕構圖一般以圓木的周邊為限,利用樹木彎曲的自然形態相形度勢,因材施藝,少加斧鑿,可以不失天然趣味。特定尺寸的木雕也可將幾塊木塊拼粘使用。木材質軟便于雕刻,施以不同的刀法可以取得藝術上的獨特風格趣味。雕刻用木材應選用干燥(陳舊料)、含膠質少、紋理美麗、紋理的“筋”和“肉”軟硬相差不大、木質細密性脆、色澤沉著不火、無蟲眼節疤的。常用的樹種有楠木、檀木、梨木、楊木、樟木、龍眼木等。楠木質軟,韌而無性,不劈不裂不走形,色澤暗褐深沉、古樸典雅,適合雕刻歷史題材、古代人物,是木雕用的上等材料。檀木又稱香檀,木質結構細密,紋理清晰美觀,中等硬度,性脆不變形,不粘刀,不嗆絲,是優良的雕刻材料。顏色分黃紅兩種,淺黃褐色的更清新悅目。